半夏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三伏季节,祛湿最佳,疗法多样
TUhjnbcbe - 2024/3/15 18:43:00
怎样才能治好白癜风 https://m.39.net/pf/a_6159813.html

三伏正值梅雨季节后段,湿气从外、从内侵入机体最深重的时期。空气中的湿气常使人胸闷气短、头身困重,如果长期在冷气环境下工作、生活,亦会重感外寒,此间体质较弱的小儿、老人风寒湿证也会在夏季发作或加重,如颈肩痛、腰腿痛、风寒湿感冒等。

颈肩痛、腰腿痛等应用祛湿方剂已是常规,风寒湿感冒在夏季应用祛风散寒的藿香正气类药物也是相当普遍的。另外,夏季人们进食冰冻、生冷偏多,更是导致寒湿内生,也是风寒湿证发作或加重的原因。如果此时不尽早祛散夏湿,内外湿邪黏滞伏留,秋燥收敛之气又无法燥湿彻底,待至冬季风寒与机体伏留之湿邪会合,必将引发风寒湿证。三伏穴位贴敷冬病夏治的机理也是调畅气机,促进机体水湿的运化,阻止夏湿伏留。夏湿伏留,夏季就可与夏热交蒸,所以许多体内湿气较重的患者,手足潮热汗多。夏湿伏留至秋,秋季收敛之气会进一步令湿气凝聚,不得输布,一方面生痰影响肺气的宣降,由于津液不能输布上承,加之外燥侵袭,故易致燥痰咳嗽。夏湿三伏未除,秋季更不得燥尽,伏留至冬,风寒之邪与湿邪交合,各类风寒湿证随即诱发。

内服温利方药、穴位贴敷疗法、隔姜灸法为冬病夏治常用方法。

藿香、佩兰、荷叶、香薷、西瓜翠衣、竹叶、丝瓜皮等祛湿药物,玉屏风散、香薷散、藿香正气类祛湿方剂,既是夏季外散风寒、内化湿滞的良方,亦为冬病夏治的良剂。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,辨证防治,平时怕风易出汗或汗出偏多,易患感冒,经常打喷嚏、鼻塞不通、流涕,可用*芪、防风、白术等药;若面色萎*、饮食偏少、大便溏泻、倦怠乏力、平时痰多,可用*参、白术、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等药;如果常感腰膝酸软、怕冷、精神疲乏、夜尿多、稍动即觉呼吸困难,则宜用熟附片、肉桂、熟地*、山萸肉、山药、牡丹皮、茯苓、泽泻等药,亦可服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之类,或服食紫河车粉等。

穴位贴敷药材除选用传统的发泡剂(如白芥子、元胡、细辛、甘遂、新鲜生姜汁等)、活血药以外,适当加一些祛湿药材,疗效会更加。隔姜灸法可使温热直透组织,促进血液循环,通经活络,亦有祛湿功效,对于寒湿证起缓解作用。穴位贴敷疗法、隔姜灸法取穴在传统穴位(如定喘、大椎、肺俞、心俞、天突、膏肓等)的基础上加丰隆等一些具有祛湿化痰功效的穴位,也会增强冬病夏治的效果。

另外,食疗,如三伏服食红糖姜汤水、姜艾薏苡仁粥等亦可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。冬季易患风寒湿证者,夏季不宜多食冰冻、生冷、海鲜等食物。体疗可令机体适当出汗,祛除部分体内湿邪。不宜长期呆在冷气房内,或对着电风扇吹。有道是“请人吃饭,不如请人流汗”,勿令毛孔长期郁闭,将夏湿“关门留寇”。某些局部风寒湿证,如冻疮等,可进行局部冬病夏治,药酊摩擦法、鲜芝麻花摩擦法,茄根、桑寄生、苍术、白术等单方煎汤泡患处均有防治冬季冻疮发作的效果。

近年,一些年轻的亚健康白领加入到了预约冬病夏治的行列,表面上是因为工作压力大,经常感到疲劳,实际上也是长期在冷气环境中,招惹风寒湿邪所致。其表现多为周身困重、四肢酸沉怠惰、头重如裹、昏昏欲睡、肢肿重滞难举、困倦乏力、胸闷脘痞、小便短涩、大便不爽等湿阻症状,符合冬病夏治祛湿的适应证范围,可以接受冬病夏治。总之,冬病夏治的关键是祛湿,防治风寒湿证于

未病之时。湿邪是多种病证的内在因素,祛湿是防治与湿邪有关病证的治法,“既病防变”,防止湿邪与它邪结合,“未病先防”,夏季祛湿,冬季风寒无湿而难发风寒湿证,最终达到“治病求本”,祛湿清源的防治目的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三伏季节,祛湿最佳,疗法多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