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夏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关于柴桂姜汤的若干临床思索 [复制链接]

1#

有一个方,学经方的人应该都知道,没学经方的人应该挺少用——柴胡桂枝干姜汤

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算是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:小柴胡汤去半夏,大枣,人参加天花粉,牡蛎,换生姜为干姜。

这个方和好多方可以相合,比如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,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逆散,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茯苓丸……

我记得最开始老师很喜欢用这个方,把这个方用于治疗厥阴病的上热下寒,回来效仿后的确解决了很多问题,但也不免地陷入了一些疑问: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最好的适应证是什么,我觉得不能单纯认为上热下寒属厥阴。

后来参考了好多医家,以及在临床上自己去用,慢慢的摸索出了一些东西,还记得我告诉朋友这个方合当归芍药散可以治疗好多病后,朋友便把这个方认为“神奇”的方,只要见到似乎是上热下寒的便用了,我觉得不光是我,身边的人也似乎走进了一些误区。

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方的条文

“伤寒五六日,已发汗而复下之,胸胁满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往来寒热心烦者,此为未解者,柴胡桂枝干姜汤,主之”

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

栝楼根四两*芩三两牡蛎(熬)二两

炙甘草二两

好,看下这个条文,既然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方,半表半里的病位没跑了,

胸胁满,往来寒热,心烦,自然保留着小柴胡汤的一些症状,说明还有少阳证。

渴而不呕,这个很关键,在小柴胡汤的加减变化里面有这么一句话:若渴者,去半夏,加栝楼根四两,加人参,合前四两半。

伤寒五六日,用了下法和汗法,都没好,按理说,五六日是传少阳之时,少阳治法当和解,不能发汗,下,不然会伤津液。津液我个人之前已经说过了,我认为有两个作用,一个是凉润(阴),一个是温煦(阳)。

那么在这里看来,是两个都失司了,津液少,并且阳不能化津液。

这个组方里面我通常会划分一下,

柴胡、*芩天花粉、牡蛎干姜、桂枝、甘草

津液凉润失司,用了瓜蒌牡蛎散(天花粉,牡蛎),津液(阳)温煦失司,用了甘草干姜汤,桂枝甘草汤,辛甘化阳,用甘草干姜汤守住阳和阴,所以津液伤不能一昧滋阴。而且干姜用量很小,二两。

不得不说这个方有些奇怪,可以治疗便秘可以治疗泄泻。

牡蛎这个药我们在这里不取他平肝潜阳之效,牡蛎有止渴,软坚散结,收敛固涩的作用。“胸胁满微结”还是说明有点结,牡蛎能软坚散结,那散掉后呢?还要和天花粉配伍,天花粉有什么作用?排脓。所以这也是我的一个使用心得,用这个方加活血的药治疗一些轻微的痞块。

原方为什么要把小柴胡汤生姜换成干姜,上面我已经说了,如果你真的有体会的话。干姜和生姜的不同在于固守。知道为什么四逆加人参汤的配伍相当巧妙吗?——附子补阳,人参补阴,阴阳有了,谁去合,甘草去合,合了后如何在胃中固守被吸收呢?——干姜

这里一样的道理,你补了津液怎么去固守呢,干姜,不用那么多两。少量干姜加甘草。

那渴而不呕真的没有呕吗?其实我也见过有呕的,只不过不明显,比较轻微罢了。毕竟干姜还是止呕的作用,去掉了人参说明里不虚,可是我现在发现到后期还是多少有点虚,如果是治疗呕也有,泄泻也有,还口渴,通常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炒白术,*参,把干姜用到3两,这样就合了理中汤。但的确呕的情况不多见。

干姜能治水饮吗?能,小青龙汤里就用了干姜。但是是干姜加半夏加细辛。这里用了干姜能治疗饮吗?如果按照胡老的观点这个方证病人胃里没有停饮,有热。但经过临床我发现,水气为病还是挺多的,后面理中丸条文有句话:寒多不用水。同样我觉得多少在这里也可以体现,为什么津伤单独加天花粉,牡蛎不得,还要加干姜,就是病人还是寒,不单独有热,所以是寒热错杂,是这么来的。

所以在临床上我发现此类病人有手脚冷,便溏的现象。综合来看,我现在用这个方治疗少阳热夹杂水气,少阳热夹杂津伤。效果还是很可观的。但水气特别明显并且出现水湿的时候,津伤虚影响到血的时候,那合方就来了,合什么?当归芍药散。

人体要靠水分去濡养细胞组织,当水不够的时候,多少会出现乏力,也就是很多病人有没力气的症状,但并不像四君子汤的气虚乏力。那这个方为什么有便秘的症状也可以用,有牡蛎不应该是收敛的吗?如果按照原方,牡蛎这里还有治疗“但头汗出”,但是是用的煅牡蛎,而生牡蛎偏向下降。最关键是这里的便秘并非阳明病的热结便秘,而比较像太阴病的津伤温煦失司的便秘。

这个方如果小便不利的症状比较突出,而且口渴的症状也突出,寒又比较明显的时候,可以加附子。有时候还可以合栝楼附子汤。治疗一些消渴病人到后期津少,阳也虚的时候,往往会有很好的使用效果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