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夏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,四川教育战线2人 [复制链接]

1#

2月25日,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。四川省共有98名个人、74个集体获得表彰。

其中,四川教育战线有2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,她们是:

泸州市合江县石龙镇顺江小学教师

美姑县瓦古乡瓦以村第一书记

杨卓玛

获奖感言

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,我有幸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一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中,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。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人民大会堂,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,真切地感受到了民族复兴不再是梦,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实现。

我是一名最基层的扶贫干部,所帮扶地在美姑县瓦古乡瓦以村。回望过去三年艰辛的扶贫之路,瓦以村从无进村公路、无到户产业、无集体产业、无安全用水、有七十余户贫困户,到现在整村脱贫,入户路修到了每户村民的家门口,全村人民均实现了“两不愁,三保障”,村集体有集体产业,村民有到户产业,村民幸福感明显上升。

虽然脱贫攻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,但我们不能骄傲自满,正如总书记所说,脱贫攻坚的结束正是新奋斗的起点,要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实现无缝衔接,继续为乡村振兴奉献出自己的力量!

我通过读书走出了大山,但教育的目的,不是让我们摆脱贫困的家乡,而是让我们帮助家乡摆脱贫困。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将来我可能实现不了这么远大的理想,但是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

四川农业大学教授

吕秀兰

获奖感言

当总书记庄严宣告,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,作为百万脱贫攻坚战线的一员,我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。这是我们国家优越制度的体现,是在总书记亲自谋略,制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下,全*、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条心、团结拼搏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下完成的。

在脱贫攻坚中有牺牲、有奋斗,换来了世界减贫史上规模最大、受众人口最大、脱贫攻坚时间最短的脱贫攻坚成果,对世界脱贫贡献率达到70%以上,这些都让我们奋斗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感到万分自豪。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,真正敢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,那才是真本事,我受到深深的感动和激励。

今后,我一定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,发扬同舟共济、艰苦奋斗的脱贫攻坚精神,更加针对“卡脖子”种业种质品种瓶颈问题,以及农艺与农机装备融合、智慧农业、高质量绿色生产精准配套等关键共性技术问题,开展协同创新研究,探索更多的成果落地开花结果新模式、新机制,为培养农业农村科技领*人才、创业创新人才、乡村工匠、农业农技推广人才、农业生产和经营人才发挥智力和技术支撑作用,特别是在如何快速提高农业农村人员思想、观念、素质和增强内生动力方面做进一步工作,力争到年使乡村振兴人才规模壮大、素质提高、结构优良,初步能够满足产业兴旺的需要,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两位代表有着怎样的动人事迹?

下面,

请跟随文字,一起走进她们

用“教育智慧”助力脱贫攻坚的奋斗经历

奉献青春鏖战贫困

杨卓玛来自甘孜州,是泸州市合江县石龙镇顺江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。年6月,她和名队员一起,主动请缨到深度攻克贫困堡垒一线主战场——凉山州开展综合帮扶工作。

瓦古乡是美姑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,平均海拔在米以上,共10个村39个村民小组,由于历史原因,思想观念、自然条件、教育滞后等因素,全乡10个村截至年8月尚有9个未脱贫。

刚到村里的第一个月,杨卓玛每次跟村民交流都需要请村干部陪同翻译。她想,如果能够学会彝语,和村民直接交流,拉近和村民的距离,有利于工作开展。于是,她试着在纸上写下彝语的谐音汉字发音,每次到村里去,也坚持用彝语跟村民说话交流。经过近三年的用心学习,杨卓玛从一个“外乡客”变成了“本地人”。现在,她跟村民日常交流已经基本没有障碍,她还成了工作队里的翻译官。

扶贫工作千头万绪,杨卓玛年生,一开始,对于这个“95后”的年轻人能否挑起脱贫攻坚的重担,不少村民有疑惑。年3月,她主动向组织申请担任为第一书记。三年来,创办养牛场进行肉牛养殖,建立半夏种植基地,发展养殖大户,借助电商平台销售产品,持续为村民增收;创立养殖合作社,开发挖掘本村固有资源,激活村内的集体经济,确保集体经济增收。她勇挑大梁,从一个“门外汉”变成了“顶梁柱”。

在工作之余,杨卓玛还承担起瓦以村小代课工作,教会学生养成洗手洗脸的好习惯。利用教师的特长,把“四治”工作编成短剧,组织当地群众和学生演唱,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情景中受到教育。她编排的《小苏呷的故事》参加了州县禁毒汇演,得到一致好评。

为了不让群众跑冤枉路,所有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和答复,杨卓玛不仅制定了值班制度,还推行了“为民服务代理制”“村民说事”等服务。两年来,瓦以村开展“说事”活动余次,已接待“说事”村民余人次,累计反映出涉及农业发展、基础设施、生活困难、矛盾纠纷等困难和问题余件,已全部解决。

年8月27日,在走村入户排查时,杨卓玛因山高坡抖,泥泞淤积,导致不慎摔伤,医生建议及时休息定期做牵引康复治疗但因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期间,仍然坚守岗位,冲锋在美姑脱贫攻坚一线。通过不懈努力近三年来驻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瓦以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。

“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担当尽责、建功一线,为努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战贡献青春力量。”这是美姑留给杨卓玛的启示。

“水果教授”吕秀兰

吕秀兰是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水果种植专家,实施脱贫攻坚以来,她带领团队星夜兼程,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,同时探索出“建立一个基地,浓缩成一个样板,成为一个看点和亮点,带动一方产业,辐射整个行业”的扶贫模式。

每年多天“奋战”在四川水果产业,天以上“扎根”深度贫困地区服务,今年57岁的吕秀兰,足迹遍布大小凉山、高原藏族聚居区、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,她用脚步丈量巴山蜀水,用真心服务困难群众。

近年来,她先后帮助四川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起李子、葡萄、甜樱桃等特色产业,每年直接带动五千余人依靠水果奔向小康。

同事们眼中的吕秀兰,“一心扑在田地上,要找她得靠‘逮’。”每年2月到8月,是水果生产的关键季节,吕秀兰每个月有20多天“扎”在乡村,解决生产实际问题。

在她的生活中,“跑”是常态。

“都是春季了,茶花村葡萄枝没有花芽出现,大家心头慌得很,您来看看啊……”接到前锋区农业局经作站站长的求救电话,吕秀兰又“跑”了起来。

年,茶花村引进葡萄产业,动员贫困户种植葡萄,几经摸索,耐贮藏耐运输、市场价格更高的“夏黑”葡萄成为全村主要种植品种。

但就在葡萄即将挂果的关键期,缺乏技术的种植户们照搬“巨峰”葡萄修剪方式,让把“夏黑”树枝上用来开花结果的花芽全部剪光,造成丰产期不开花、不结果实,果农面临全面绝收的惨况。

实地查看后,吕秀兰发现造成绝收的主要原因在于村民技术的欠缺,特别是对新品种习性、养护办法知之甚少。

为了避免村民因错误操作造成经济损失,吕秀兰索性在村里“驻扎”下来。在苗木栽植、保花保果、摘心抹芽、转色期、冬季修剪等关键时间节点,吕秀兰带领团队手把手指导果农,再让“大户”带“小户”,实现了技术推广全覆盖。

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、凉山彝族自治州,“吕葡萄”还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发展酿酒葡萄和晚熟葡萄,为贫困户提供全程技术支持。

在吕秀兰及其团队的帮助下,茂县曲谷乡二不寨村5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,其中一位贫困户年收入达18万元。她和团队研究的葡萄双膜覆盖避雨根域限制栽培技术辐射到凉山,助力西昌成为了全国优质晚熟葡萄基地。

如今,在四川各葡萄产区,“吕葡萄”的名声如雷贯耳。大家都说:“幸福生活不能‘等靠要’,增收致富要找‘吕葡萄’。”

在汉源县清溪镇、汶川县绵虒镇、茂县凤仪镇等地贫困群众口中,“吕樱桃”、“吕葡萄”……各种水果成了吕秀兰的“代名词”,她的名字和“丰收”联系在了一起。

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‘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子招牌不能丢!’”吕秀兰说,作为“水果教授”,她有一个梦想,通过研究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,让巴山蜀水飘果香,困难群众齐奔康,“这梦想,正一步步变成现实。”

四川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表彰名单

文图

教育导报、四川农业大学、合江县石龙镇顺江小学

编辑:张尚

责编:向颖

审核:刘磊

在这里,见证教育无限可能!

新浪微博:

教育导报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