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夏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遇见中医中医ldquo粥疗rdqu [复制链接]

1#
悦读中医每天11:30推送最新鲜的

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

喜欢,就为我标星

小编导读

粥疗和以粥助药在中医学中由来已久,张仲景《伤寒论》中,用粥的条文共34条,8个方剂,可见“粥”的功效不凡。

小时候,家里不算富裕。

家里没钱买更多的白米,一天三餐都是番薯粥。番薯是自家种的,再配上自家腌制的“江洪青鳞鱼鮔”,一口粥,一蘸鱼鮔,虽不是什么珍馐佳肴,却非常开胃,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禁垂涎。

“江洪”是一个边陲渔港小镇的名字,它坐落在越南国海防市相望的广东雷州半岛遂溪县西部,始建于明朝正统九年,前身是一个渔埠,后扩展为圩。

因临大海,洪波滚滚,故名"江洪"。现为遂溪县四大渔港之一。

江洪镇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,这里最出名的是生猛海鲜和“青鳞鱼鮔”。

“江洪青鳞鱼鮔”也叫“江洪鱼鮔”,实为“鱼露”。

它是将生猛的北部湾青鳞鱼洗净晾干水分,用粗海盐一层盐一层鱼腌制于陶埕中,密封埕口,深埋土中经自然发酵而成,一般时间在三年以上为佳品。

江洪鱼露营养非常丰富,不少贫家孩子凭着一瓶鱼露健康成长,更有不少因虚寒而致病的老人吃了收藏多年的生姜蒸鱼露得以康复、长寿。

现在,地道的江洪鱼露越来越难得了,但番薯粥,却成了餐桌上养生的上乘主食。

喝粥,除了能饱腹养生,还能治病。

一位女患者,是公务员,西医诊断为慢性胃溃疡,长期腹胀不适,晚上难入睡多梦易醒,吃西药一直不得好,只得求助于师父。

师父初期让她内服中药,后期嘱咐患者每日以喝小米粥食疗为主,据患者自己说:“我的胃就是杨教授让我喝小米粥好的。”

这位患者可能并不知道,她喝的小米粥,虽是我们现下极寻常的一道膳食,实源于《*帝内经》的半夏秫米汤去半夏。

《素问·逆调论》中云:“胃不和,则卧不安也。”

《灵枢·邪客》云:“补其不足,泻其有余,调其虚实,以通其道而去其邪……饮以半夏汤一剂,阴阳已通,其卧立至。”

“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,扬之万遍,取其清五升煮之,炊以苇薪火,沸,置秫米一升,治半夏五合,徐炊,令竭为一升半,去其滓。饮汁一小杯,日三,以知为度。故其病新发者,复杯则卧,汗出则已矣。久者,三饮而已也。”

粥疗和以粥助药在中医学中由来已久,张仲景《伤寒论》中,用粥的条文共34条,8个方剂,其中用粥助药力的方有桂枝汤、理中丸、十枣汤和三物白散等。

桂枝汤方云:“……服已须臾,啜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。”

桂枝发汗力度不强,故须助以热粥,充胃气以达于肺,肺主皮毛,汗所以出,是渍形以为汗。

实践证明,用桂枝汤方,若不食粥,疗效则打折扣。

理中丸方云:“……服汤后,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,微自温勿发揭衣被。”

理中丸是温中散寒、益气健脾之剂,饮热粥的目的也是助药力,利用热粥的散寒养胃之力,以温养培补中气。

十枣汤方云:“……得快下利后,糜粥自养。”

服十枣汤后再食热粥是怕十枣汤损伤正气,热粥取其“糜粥自养”之功。

三物白散方云:“……不利,进热粥一杯;利过不止,进冷粥一杯……”

三物白散为攻逐水饮的温下之剂,如药后仍不利,须‘进热粥一杯’,以助巴豆温下之药力。如温下药力峻猛‘利太过’伤脾胃,须‘进冷粥一杯’,冷则泻止。

除此之外,《伤寒论》中白虎汤、白虎加人参汤、竹叶石膏汤及桃花汤,均以粳米辅佐为汤、为粥、为食物,粳米粥带着药物入胃腐熟消化,食糜进入小肠消化并分别清浊,精华部分滋养全身,糟粕归大肠,水液归于膀胱,药物作用贯穿整个肠胃消化和水液气化代谢系统,可治疗更深层次的消化系统及脏腑疾病。

如不加粳米,为汤水,大部分汤液入胃中即被气化入肺,治疗作用将有所欠缺。

粳米味甘,为五谷之长,补益中气、和中养胃、滋补胃津,使白虎汤、白虎加人参汤和竹叶石膏汤中石膏等大寒之品不致伤胃之功用。

桃花汤中用粳米,取粳米之和中养胃、健脾止泻之功,助赤石脂、干姜以厚肠胃,共达温中固脱、涩肠止利之效。

清代经方大家柯韵伯言:

“甘草、粳米调和于中宫,且能土中泻火,稼穑作甘,寒剂得之缓其寒,苦剂得之平其苦,使二味为佐,庶大寒大苦之品,无伤损脾胃之虑也。”

应用药物与米谷煮粥治疗疾病,最早见于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中。传中载:“齐王有疾,医家淳于意诊断后让齐王服‘火齐粥’,服后齐王病愈。”

因此,粥被称为“第一补人之物”。谷物适当配以各种食物或中药,则为粥疗,可养生保健、祛病延年。

但当今,很多医家在运用仲景以上诸方时,多不重视粥的运用,甚至弃而不用,这不但违背了仲景制方之义,也会影响疗效,或出现不良反应。

《伤寒论》及《金匮要略》等著作中,有许多看似平常、极为简洁的用药方法,粥疗即是一明例。

殊不知,这些药方和疗法,亦是“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”愿读者能细思其中缘由,莫轻忽而等闲视之。

——好书推荐——

《遇见中医:一个中医小白的三年经方路》

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·中医书院购买此书

扫码免费试读

内容介绍

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学习中医,特别是学习经方的经历的自述,用39个小故事娓娓道来自己从一个非医学专业背景的“业外”人士到参加中医师承学习的心路历程,以及在跟师学习过程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悟。既可以给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提供了一些学习中医的门径和思路,又为大众读者提供了很多实用、中肯的养生建议。特别是在该书出版审稿过程中正值新冠肺炎突然暴发,作者有感而发,临时增加了两篇文章。

作者简介

陈权,年出生于湛江,定居于广州,为家人苦疾不惑之年拜师研习中医,师承于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、广东省名中医、中山大学博士后导师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学科带头人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中医科大科主任杨宏志教授。

往期精彩推荐RECOMMEND

基层老中医的治胃痛验方

肛肠疾病的难言之隐,试试中医推拿手法

肾气虚、肾阴虚还是肾阳虚?辨别肾虚,对症下药

版权声明

本文选自“中医出版”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