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钱江晚报
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通讯员应晓燕记者刘千
70多岁的钱大伯爱好中草药,近日,他有些感冒痰多,便想到自家地里种的野生半夏可以化痰。于是,他采了半夏泡水喝,喝完又咬了一口吃下去,可是没多久便感觉从舌头麻到了胸口,还直流口水。钱大伯意识到可能是中毒了,在家人的陪同下,赶医院之江院区急诊医学科就诊。
急诊医学科邹吉涛医师接诊后,仔细询问病史,查体后发现钱大伯舌体肿大,并且已经出现了腭舌弓黏膜的水肿。急诊医学科主任助理张亮医生得知钱大伯病情后,嘱咐邹吉涛医师立即对钱大伯进行洗胃,并进行护胃补液等对症治疗。
“赶紧让家里人用生姜榨汁或熬点姜汤送过来”,张亮医生对家属说道,“生半夏毒性很大,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。服用生半夏中毒,会引起口舌麻木、流涎、吞咽困难,严重可引起喉头水肿、呼吸肌麻痹,会危及生命。”
来源:视觉中国
庆幸的是,经过积极治疗,钱大伯的舌头以及咽部黏膜水肿明显减轻。为了进一步检查生半夏对食管、胃黏膜的损伤程度等,并进行对症治疗,建议钱大伯继续住院观察。
中药房主任余平介绍,半夏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药,可以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。多年前的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载了千古失眠第一方——半夏秫米汤,医圣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共有43首方用到了半夏,由此可见,中医临床中运用半夏可谓是历史悠久、经验丰富。
图:视觉中国
不过,半夏虽是治病良药,但同时也是一味剧毒药,是国家规定的28种毒性药材之一。临床上使用的中药饮片,如清半夏、姜半夏、法半夏等,都是经过严格炮制后减轻了毒性的,并且《中国药典》、《浙江省炮制规范》对其炮制方法、剂量、用法等都有严格规定。生半夏一般只适合外用。
医院之江院区急诊医学科王振海副主任提醒道:“对于野外采摘的生半夏,大家千万不要随意乱服!”半夏中毒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口、舌、咽麻木肿痛,流涎,呕吐,腹痛,胃烧灼感等,严重者可导致窒息。半夏虽毒,也有“相克”的中药。历代本草均有记载,生姜具有解半夏毒性的作用。假如出现不小心误服的情况,可以服用生姜汁解毒,医院治疗。
医院